耳针疗法简介
在耳壳上进行针刺的治疗方法,叫耳针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和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上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针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针疗法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对各种疼痛,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慢性病均有较好疗效。
一、操作方法
1.左手固定耳壳,右手用1厘米或2厘米毫针经皮肤消毒后垂直刺入,进针深度一般以刺穿软骨而不穿透对面皮肤为原则,切勿穿透耳壳。针刺时患者有明显的痛感,如无感觉应起针重新刺入;有痛感后,再行捻针数秒钟。此时一般患者可感觉耳部发热,少数患者面部有麻木传导感。
2.有感觉后留针15~20分钟,亦可留针数小时,必要时耳穴埋针。
3.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眼,以防出血;起针后应在针眼处涂以2%的碘酒,以预防局部感染。
4.除埋针外,一般每天或隔天1次,7~10次为一疗程。
二、适应证
1.关节痛 取病灶区、肾上腺区。
2.腰痛取腰椎、肾、膀胱。
3.胃痛取胃、小肠、肝、脾。
4.坐骨神经痛 取坐骨。
5.痛经取卵巢、肾、内分泌。
6.牙痛取上颌、下颌、口。
7.急性扁桃体炎 取咽喉、耳轮3点。
8.急性阑尾炎 取大肠、小肠、腹、直肠。
9.高血压病 取肾上腺、肝、肾、皮层下区。
10.神经衰弱 取心、肾、腰椎、皮层下区。
11.荨麻疹 取肺、皮层下区。
三、禁忌证
孕妇,耳壳冻伤或炎症者,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
四、注意事项
1.严格局部及针体消毒,所用针具均应经过高压或煮沸消毒处理,防止血源传播。
2.空腹、疲劳或体质衰弱者容易发生晕针。晕针时,患者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甚至突然昏倒。发生晕针后应迅速将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轻者可喝些温开水;较重者,特别是昏倒、不省人事者,可指压人中,如无效,再针刺人中、足三里。
3.对体弱或初次接受耳针治疗的病人,宜采用轻、中刺激手法。
耳针疗法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对各种疼痛,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慢性病均有较好疗效。
一、操作方法
1.左手固定耳壳,右手用1厘米或2厘米毫针经皮肤消毒后垂直刺入,进针深度一般以刺穿软骨而不穿透对面皮肤为原则,切勿穿透耳壳。针刺时患者有明显的痛感,如无感觉应起针重新刺入;有痛感后,再行捻针数秒钟。此时一般患者可感觉耳部发热,少数患者面部有麻木传导感。
2.有感觉后留针15~20分钟,亦可留针数小时,必要时耳穴埋针。
3.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眼,以防出血;起针后应在针眼处涂以2%的碘酒,以预防局部感染。
4.除埋针外,一般每天或隔天1次,7~10次为一疗程。
二、适应证
1.关节痛 取病灶区、肾上腺区。
2.腰痛取腰椎、肾、膀胱。
3.胃痛取胃、小肠、肝、脾。
4.坐骨神经痛 取坐骨。
5.痛经取卵巢、肾、内分泌。
6.牙痛取上颌、下颌、口。
7.急性扁桃体炎 取咽喉、耳轮3点。
8.急性阑尾炎 取大肠、小肠、腹、直肠。
9.高血压病 取肾上腺、肝、肾、皮层下区。
10.神经衰弱 取心、肾、腰椎、皮层下区。
11.荨麻疹 取肺、皮层下区。
三、禁忌证
孕妇,耳壳冻伤或炎症者,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
四、注意事项
1.严格局部及针体消毒,所用针具均应经过高压或煮沸消毒处理,防止血源传播。
2.空腹、疲劳或体质衰弱者容易发生晕针。晕针时,患者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甚至突然昏倒。发生晕针后应迅速将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轻者可喝些温开水;较重者,特别是昏倒、不省人事者,可指压人中,如无效,再针刺人中、足三里。
3.对体弱或初次接受耳针治疗的病人,宜采用轻、中刺激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