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芪酒
小黄芪酒
[药物组成] 大黄(判,生)一两 山茱萸二两 干姜(炮)三两半 黄芪 独活(去芦) 防风(去皮) 甘草(炙) 白术 蜀椒(去
目并闭口者,炒出汗) 附子(炮,去皮脐) 牛膝 芎劳 细辛(去苗叶)各二两 当归(切,焙) 桂(去皮)二两半 葛根 秦艽(去苗土)乌头(炮裂,去皮脐)各二两
[功能主治] 治血痹及诸痹,甚者四肢不遂,风湿寒痹,举体肿胀,疼痛不仁,兼治风虚,痰癖,四肢偏枯,两脚软弱,手不能上头或小腹缩痛,胁下挛急,心下有伏粱,胁下有留饮,夜梦悲愁不乐,恍惚善忘,由风虚五脏受邪所致;或久坐腰痛,耳聋,卒起眼眩头重;或举体胀痛疼痛,饮食不思,畏寒冷,胸中痰满,心下气塞,及妇人产后余疾,风虚积冷不除者。
[用法用量] 初服三合,逐渐增加,以有醉意为度,每日服三次,
[制备方法] 上药切碎如麻豆,少壮人不用熬,虚老人微熬,用夹绢袋盛贮,用清酒一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资料来源] 唐·《千金要方》、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普济方》
[附] 《普济方》:虚弱者加苁蓉二两,下利者,加女萎三两,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三两,心虚加茯苓、人参各二两,山药三两,酒尽可更以酒二斗渍服之。茵芋细辛酒——原名“茵芋酒”
[药物组成] 大黄(判,生)一两 山茱萸二两 干姜(炮)三两半 黄芪 独活(去芦) 防风(去皮) 甘草(炙) 白术 蜀椒(去
目并闭口者,炒出汗) 附子(炮,去皮脐) 牛膝 芎劳 细辛(去苗叶)各二两 当归(切,焙) 桂(去皮)二两半 葛根 秦艽(去苗土)乌头(炮裂,去皮脐)各二两
[功能主治] 治血痹及诸痹,甚者四肢不遂,风湿寒痹,举体肿胀,疼痛不仁,兼治风虚,痰癖,四肢偏枯,两脚软弱,手不能上头或小腹缩痛,胁下挛急,心下有伏粱,胁下有留饮,夜梦悲愁不乐,恍惚善忘,由风虚五脏受邪所致;或久坐腰痛,耳聋,卒起眼眩头重;或举体胀痛疼痛,饮食不思,畏寒冷,胸中痰满,心下气塞,及妇人产后余疾,风虚积冷不除者。
[用法用量] 初服三合,逐渐增加,以有醉意为度,每日服三次,
[制备方法] 上药切碎如麻豆,少壮人不用熬,虚老人微熬,用夹绢袋盛贮,用清酒一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资料来源] 唐·《千金要方》、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普济方》
[附] 《普济方》:虚弱者加苁蓉二两,下利者,加女萎三两,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三两,心虚加茯苓、人参各二两,山药三两,酒尽可更以酒二斗渍服之。茵芋细辛酒——原名“茵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