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乐极生悲
防止乐极生悲
《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屡试不第的穷秀才范进,当他突然得知自己中了举人,高兴得不得了,以致突发癫狂病。这个故事所描写的情节是有其科学道理的人,人在快乐的情绪到了极点的时候就会转为悲痛,也就是俗言所谓的“乐极生悲”。同时,这个医案也说明“喜”情可以用“悲”情来调摄的道理。因此,在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时,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正常的心态平衡。以悲来调节喜,这是利用情绪之间的对抗来调节喜情过极的一种方法,是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五行相胜的说法。运用起来要灵活多变,不要机械照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有一段医话又记述了“恐胜喜”的例子:记有一个病人,由于喜乐过度,便得了一种笑病,整天嘻笑不止。有一位姓庄的医生为其诊脉后不觉失声叫道:“不好!”接着就借口回去取药而离去。病人眼巴巴等了几天也不见医生再来,自思病已无救,害怕得哭泣不止,便伤心地向亲友交代后事。庄医生听说了这个情况后,认为这是他的病快要痊愈的表现,便又来安慰他。果不出所料,不久这个病人就痊愈了。可见,切中要害的以情胜情确有胜过针药疗法的疗效。
调摄过度的喜情,采取以情胜情方法当然不失为是一种方法。但是,如果能够加强精神修养,对每时每刻的情绪采取自控法,使七情永远处于平和协调的状态,则是一种从根本节制喜情的方法。《淮南子》中有言曰:“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人是有理智的,平时注意加强思想意识的修养,凡事都能以辩证的观点看,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不自视过高,不自满,总是想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谦虚谨慎,严于律已,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不困一时一事而喜,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永远有一种不自满的精神,那么,就能真正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控制不良情绪的主人,不为不良情绪所驱使,永远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这才是调摄喜情的根本方法。
最好的是宁静法,就是心理经常存有一个“静”字,没有一点杂念,做到天大的事在脑子里也等于不存在。正如《内经》所言:“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就是说,思想宁静无虑,则正气充聚而不散乱,虽然有很强的致病因素作用,也不能侵害人体。如果能做到如《素问·上古元真》中所说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心地光明磊落,无私寡欲,就能精神自守,真气自会保全。当然,达到这种境界固然不易,但如能以以情胜情法始,继而以自控法调节,是能够一步步地达到宁静养生的境界的。
《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屡试不第的穷秀才范进,当他突然得知自己中了举人,高兴得不得了,以致突发癫狂病。这个故事所描写的情节是有其科学道理的人,人在快乐的情绪到了极点的时候就会转为悲痛,也就是俗言所谓的“乐极生悲”。同时,这个医案也说明“喜”情可以用“悲”情来调摄的道理。因此,在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时,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正常的心态平衡。以悲来调节喜,这是利用情绪之间的对抗来调节喜情过极的一种方法,是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五行相胜的说法。运用起来要灵活多变,不要机械照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有一段医话又记述了“恐胜喜”的例子:记有一个病人,由于喜乐过度,便得了一种笑病,整天嘻笑不止。有一位姓庄的医生为其诊脉后不觉失声叫道:“不好!”接着就借口回去取药而离去。病人眼巴巴等了几天也不见医生再来,自思病已无救,害怕得哭泣不止,便伤心地向亲友交代后事。庄医生听说了这个情况后,认为这是他的病快要痊愈的表现,便又来安慰他。果不出所料,不久这个病人就痊愈了。可见,切中要害的以情胜情确有胜过针药疗法的疗效。
调摄过度的喜情,采取以情胜情方法当然不失为是一种方法。但是,如果能够加强精神修养,对每时每刻的情绪采取自控法,使七情永远处于平和协调的状态,则是一种从根本节制喜情的方法。《淮南子》中有言曰:“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人是有理智的,平时注意加强思想意识的修养,凡事都能以辩证的观点看,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不自视过高,不自满,总是想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谦虚谨慎,严于律已,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不困一时一事而喜,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永远有一种不自满的精神,那么,就能真正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控制不良情绪的主人,不为不良情绪所驱使,永远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这才是调摄喜情的根本方法。
最好的是宁静法,就是心理经常存有一个“静”字,没有一点杂念,做到天大的事在脑子里也等于不存在。正如《内经》所言:“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就是说,思想宁静无虑,则正气充聚而不散乱,虽然有很强的致病因素作用,也不能侵害人体。如果能做到如《素问·上古元真》中所说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心地光明磊落,无私寡欲,就能精神自守,真气自会保全。当然,达到这种境界固然不易,但如能以以情胜情法始,继而以自控法调节,是能够一步步地达到宁静养生的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