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如何继承与创新
——访中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邹节明
2003年的非典防治,让中医药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独特作用,人们由此开始重新思考中医药。如何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记者就此与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邹节明教授有了如下的对话。
中医药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
记者:你怎样认识当前中医药的窘境中医药的出路在何方
邹节明: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生存环境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以及化学合成药物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全球的强烈呼声。因此,具有数千年临床基础和完整理论体系的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事业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
但是,不可讳言的是,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的确已落入低谷一些优秀的治疗方法濒临失传,一些名老中医后继乏人,中医医疗机构逐渐西化,中医药人才匮乏,科研水准不高;中成药的发展也存在着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低水平重复等诸多问题。这说明,如同中国京剧一样,中医药学这门古文化不仅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即要与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科技与现代管理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满足现代人对医疗保健的新需求。
中医药学要不断发展,但不是“西化”
记者:中医药的最终出路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医药要向西医药靠拢,或者说“中医药西化”
邹节明:不是。首先要明确中医药的发展,不能背离中医药理论,这是前提,这是核心;同时也要认识到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人们对中医药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说,无论是中医药理论,或是成功的诊断治疗,还需要现代科学、医学知识的解释和表述,需要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的证明,更需要立足现实,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改进、丰富与发展中医药理论,以及治疗与诊断技术,这些都是中医药现代化所要完成的任务。
各种科学、学科都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得到发展,西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吸收、借鉴各相关学科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而丰富与快速发展了自己。中医药学在过去两千年的发展实践中也是如此,但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迫切需要加速吸收、应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包括西医西药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发展自己,这不是“中医药西化”。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是两种医药学,两者都是科学,各有所长。西医药不能、也不可能“包打天下”。那种只承认西医学是科学,不承认中医学是科学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对部分人固守的“即使中医药能治好西医药治不了的病,但由于与西医学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学”的观点是极不可取的。因此,正如不能将西医药纳入中医药的评价体系中一样,也不能将中医药纳入西医药的评价体系和轨道之中。
中医药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
记者:中医药究竟该如何创新
邹节明:中医药学有两大特色和优势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复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措施。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要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之精髓,淘汰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要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对传统中医药理论、诊断与治疗进行诠释、改进和发展,形成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以及现代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体系。
在实践上,中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总结临床规律,将中医治疗经验上升到常规治疗层面,便于更多的人去把握和领悟,尽可能变人自为战的“作坊式操作”为规范化的“生产流程”;作为各级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中心,要努力开发疗效好、服用安全、质量可控的现代中成药,即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采用现代先进科技为手段,以现代科技水平的工艺将中药材或中药的有效部位或中药提取物制成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制剂,其功能和主治可分别用中、西医术语表述,并有利于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实现药理作用机制明确、有效成分清楚、制剂工艺先进、质量可控等。这也是中医药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有一大批有献身精神的中医药工作者,包括学者、医生、企业家,共同来推进这项事业。
记者:您认为,发展和创新中医药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邹节明:首先是保护13亿中国人的健康;其次是让中医中药合法进入国际市场,惠及世界人民。
2003年的非典防治,让中医药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独特作用,人们由此开始重新思考中医药。如何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记者就此与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邹节明教授有了如下的对话。
中医药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
记者:你怎样认识当前中医药的窘境中医药的出路在何方
邹节明: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生存环境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以及化学合成药物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全球的强烈呼声。因此,具有数千年临床基础和完整理论体系的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事业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
但是,不可讳言的是,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的确已落入低谷一些优秀的治疗方法濒临失传,一些名老中医后继乏人,中医医疗机构逐渐西化,中医药人才匮乏,科研水准不高;中成药的发展也存在着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低水平重复等诸多问题。这说明,如同中国京剧一样,中医药学这门古文化不仅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即要与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科技与现代管理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满足现代人对医疗保健的新需求。
中医药学要不断发展,但不是“西化”
记者:中医药的最终出路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医药要向西医药靠拢,或者说“中医药西化”
邹节明:不是。首先要明确中医药的发展,不能背离中医药理论,这是前提,这是核心;同时也要认识到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人们对中医药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说,无论是中医药理论,或是成功的诊断治疗,还需要现代科学、医学知识的解释和表述,需要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的证明,更需要立足现实,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改进、丰富与发展中医药理论,以及治疗与诊断技术,这些都是中医药现代化所要完成的任务。
各种科学、学科都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得到发展,西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吸收、借鉴各相关学科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而丰富与快速发展了自己。中医药学在过去两千年的发展实践中也是如此,但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迫切需要加速吸收、应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包括西医西药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发展自己,这不是“中医药西化”。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是两种医药学,两者都是科学,各有所长。西医药不能、也不可能“包打天下”。那种只承认西医学是科学,不承认中医学是科学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对部分人固守的“即使中医药能治好西医药治不了的病,但由于与西医学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学”的观点是极不可取的。因此,正如不能将西医药纳入中医药的评价体系中一样,也不能将中医药纳入西医药的评价体系和轨道之中。
中医药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
记者:中医药究竟该如何创新
邹节明:中医药学有两大特色和优势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复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措施。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要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之精髓,淘汰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要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对传统中医药理论、诊断与治疗进行诠释、改进和发展,形成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以及现代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体系。
在实践上,中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总结临床规律,将中医治疗经验上升到常规治疗层面,便于更多的人去把握和领悟,尽可能变人自为战的“作坊式操作”为规范化的“生产流程”;作为各级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中心,要努力开发疗效好、服用安全、质量可控的现代中成药,即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采用现代先进科技为手段,以现代科技水平的工艺将中药材或中药的有效部位或中药提取物制成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制剂,其功能和主治可分别用中、西医术语表述,并有利于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实现药理作用机制明确、有效成分清楚、制剂工艺先进、质量可控等。这也是中医药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有一大批有献身精神的中医药工作者,包括学者、医生、企业家,共同来推进这项事业。
记者:您认为,发展和创新中医药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邹节明:首先是保护13亿中国人的健康;其次是让中医中药合法进入国际市场,惠及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