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疗赶走春季疲乏症
春季疲乏症,也称春乏,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一种季节性表现,因临床部分病人在春季症状显著故称之。该症是一组伴有头痛、低热、肌肉关节疼痛、失眠和多种精神症状的综合征候群。中医辩证属阴虚肝阳上亢者较多,但表现不尽相同。春季发病多由于气候的改变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好发于中青年人,女性多见。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与精神因素、免疫因素、病毒感染、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肌纤维改变、肌蛋白的合成障碍等有关。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张休息,补充维生素和避免繁重的体力劳动。重症患者服用适量的抗抑郁药物。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可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脏躁病,以及《景岳全书》中所述的眩晕、郁证等,其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都与阴虚肝阳型的春季疲乏症有相似之处。多认为该证是由于积劳内伤或久病体虚与五脏气血、阴阳失调有关。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以及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气血不足、肝失条达、神不守舍有关。
辩证治疗
气虚型以乏力少气懒言为主,药用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在补气血的同时即实营卫、坚腠理,视其感受之邪经,或投秦艽、佩兰、木瓜清湿;;或投荆芥、防风散风寒。气虚挟郁或服上方好转后,再用宜顺宜开的启脾丸(人参、青皮、陈皮、白术、神曲、麦芽、砂仁、厚朴、干姜、甘草)治疗。
阴虚型表现烦燥、潮热为主,药用生地、玉竹、麦冬、桔梗、白薇、五味子等,兼用解表之药,后投六味地黄丸。
心脾两虚型表现夜寐不安、饮食无味。方用归脾汤(丸)治疗。气虚血压偏低用补中益气汤(丸)或麻黄附子细辛汤。
肝郁气滞型表现胸胁不舒、疲劳、倦怠。方用小柴胡汤(丸)或逍遥散(丸)。一般3个月至半年治疗,疲乏症状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对辩证不明显的患者,可服用刺五加片或胎盘片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膳食治疗
本病可采用适当的饮食方法,可用黄芪炖鸡、山药炖鹿肉、洋参熬粥,适宜于肝脾不和、躯体疲劳、体力下降者;抑郁为主者应用甘麦大枣粥;烦躁者用逍遥糕、舒肝肠、枣仁榆皮粥;身体虚弱,反复外感者,则益气壮元,用冬虫鸭子汤、八珍鸡;若咽痛低热者,可选用柴胡、苦瓜、桔梗、杏仁粥。适当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食疗之品,如团鱼、蚂蚁、阿胶、花粉、蜂蜜及蜂王浆等,能够很好地消除症状。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与精神因素、免疫因素、病毒感染、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肌纤维改变、肌蛋白的合成障碍等有关。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张休息,补充维生素和避免繁重的体力劳动。重症患者服用适量的抗抑郁药物。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可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脏躁病,以及《景岳全书》中所述的眩晕、郁证等,其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都与阴虚肝阳型的春季疲乏症有相似之处。多认为该证是由于积劳内伤或久病体虚与五脏气血、阴阳失调有关。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以及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气血不足、肝失条达、神不守舍有关。
辩证治疗
气虚型以乏力少气懒言为主,药用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在补气血的同时即实营卫、坚腠理,视其感受之邪经,或投秦艽、佩兰、木瓜清湿;;或投荆芥、防风散风寒。气虚挟郁或服上方好转后,再用宜顺宜开的启脾丸(人参、青皮、陈皮、白术、神曲、麦芽、砂仁、厚朴、干姜、甘草)治疗。
阴虚型表现烦燥、潮热为主,药用生地、玉竹、麦冬、桔梗、白薇、五味子等,兼用解表之药,后投六味地黄丸。
心脾两虚型表现夜寐不安、饮食无味。方用归脾汤(丸)治疗。气虚血压偏低用补中益气汤(丸)或麻黄附子细辛汤。
肝郁气滞型表现胸胁不舒、疲劳、倦怠。方用小柴胡汤(丸)或逍遥散(丸)。一般3个月至半年治疗,疲乏症状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对辩证不明显的患者,可服用刺五加片或胎盘片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膳食治疗
本病可采用适当的饮食方法,可用黄芪炖鸡、山药炖鹿肉、洋参熬粥,适宜于肝脾不和、躯体疲劳、体力下降者;抑郁为主者应用甘麦大枣粥;烦躁者用逍遥糕、舒肝肠、枣仁榆皮粥;身体虚弱,反复外感者,则益气壮元,用冬虫鸭子汤、八珍鸡;若咽痛低热者,可选用柴胡、苦瓜、桔梗、杏仁粥。适当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食疗之品,如团鱼、蚂蚁、阿胶、花粉、蜂蜜及蜂王浆等,能够很好地消除症状。